這裡,我們要探討修會奉獻教會的其他貢獻。道明會不只在神學方面。在聖經研究方面也有所作為。聖經有兩門主要的課:第一是釋經學Hermeneutics研究聖經的原文,去探討和了解原文的意義和它的內涵。這學問將讓神學家更正確的解釋聖經章節之意義。

另一門課是探討聖經時代的文化,風俗習慣,語文和宗教信仰。這是利用考古、古生物學、語言學、歷史等其他專精學問來幫助了解聖史記載的原始意義。

在中世紀,釋經學特別原始。在第四世紀,聖業羅尼St. Jerome所翻譯的拉丁文普遍版聖經 Latin Vulgate就是教會指定的官方聖經翻譯本:聖經學家只要解釋他的內容即可。

第一位開始釋經工作的學者是一位道明會士,也是十三世紀中最重要的學者和教會人物:胡葛聖薛Hugh of St. Cher(約1200-1263)他當初已經在巴黎大學教神學,1225年與可敬宏伯加入道明會。

在修會內也繼續授教,編寫文章。三次當選法蘭西省會長以及聖雷孟的副會長。1244年封為樞機,也是修會首位會士獲得這榮譽。他跟當時的學者都接受了官方指定的拉丁版本,但他承認,由於抄寫的過程中,有許多錯誤,因此需要學者加以修正。在他所著的《修改篇》Correctorium一書,就是列下拉丁版本的所有錯誤,根據它而編寫了所謂的《巴黎聖經》Paris Bible,又稱為《聖雅格聖經》Bible of St. Jacques來紀念在巴黎道明會院所付出的貢獻;這是古騰堡Guttenberg1456首次用活字印刷,所印的聖經之版本。胡葛聖薛也是第一位編寫第一本《聖經語詞索引》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同時寫了一系列的聖經章節的語文和靈修的註釋。這是本近三百多年來的聖經研究課本。

胡葛聖薛的修正版亦有許多會士用來註釋聖經。其中有聖大雅博出版的不少註釋本。戴倫塔的伯鐸Peter of Tarentaise 克蘭的尼各勞Nicholas of Gorran 等等。

但最偉大的是聖道茂他一系列的聖經註釋,不但是清楚俐落,又充滿神學的訓示。他的《黃金鍊》Catena Aurea為一連續性的新約註釋,在釋經學上是一本代表作,採用了五十二位東西教父的著作。

在十六世紀,另一位著名神學家,會士道茂卡亞丹Thomas de Vio Cajetan(後成為樞機),他繼續聖道茂的傳統也註釋了聖經的各種書籍。那時修會推動學習阿拉美語和希臘文,以增加對古文的認識,發掘聖經原文和原始意義。

在十八世紀,聖經學落在自由主義的新教派學者或在德國理性學家的手中,由於他們對傳統信仰產生疑問,加上對教會和宗教的重大偏見,因此利用科學的新發現來攻擊教會的信條,彰顯一切信仰是傳說,不值得相信。

特利騰後的教會,由於當時的情況,積極攻擊新教的立場,也同時產生了一種自閉的現象:以懷疑心態面對新鮮想法,嚴謹地維護傳統。這種作法卻減緩了聖經研究而蒙受了損失。

1893年,教宗郎十三世以勸諭《致眷顧之神Providentissmus Deus 鼓勵教會聖經學家以當時學者所發現的新知,來研究和維護聖經內的傳統信仰,同時也求他們忠實教會訓導權及教父之傳統。這勸諭對當代的學家是有突破性的轉變。

但道明會比教宗快跑了十年,1883年長上看準了一位年輕會士的能力,就派法籍會士賴岡熱Marie-Joseph Lagrange前往維也那Vienna學中東語言。1890年他去耶路撒冷協助「聖經書院」Ecole Biblique 的創立。在他還沒抵達聖地以前,已有許多道明會士在聖德範致命所地盼望著建立一所研究聖經的地方,但是由於氣候環境不佳,一個一個回國休養,於是賴岡熱神父成為這書院的負責人。

教宗郎十三世Pope Leo XIII早已准許賴岡熱把附近的宰畜場變成聖經研究中心的計劃,後來成為聖經研究界的重要中心。聖經書院不同於一般的書院。初期不頒學位,是一種大公主義的書院,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和非教徒都可去那裡反省、研究以及分享他們的感想。初期是有法籍道明會士管理,但現在是一個國際性的學術中心。這學院出了不少英明聖經學者,如文生Vincent阿伯 Abel德乏 DeVaux本諾 and Benoit

有一段時期,書院被教會批評和攻擊,甚至賴岡熱被認定為「危險份子」。甚至於被教宗聖碧岳十世禁止研究出書,但是後來還是被肯定了。賴岡熱謙遜服從和接受教廷的決定,列下了聖經學者的基本原則:一切研究和發現均要獲得教會的肯定,信理神學能和聖經生活成為一體。

道明會也有一些出色的聖經專家如愛爾蘭的維彿、哈陵頓Wilfred Harrington帕順Samuel Parsons

除了聖雷孟之外修會對教會法典的貢獻不多。道明會繼續辦法典學院,天使大學的法典系可算是歐洲法典學的重要研究中心。在馬尼拉的聖道茂大學內的法典系是全亞洲唯一的法典書院。馬耳他籍的道明會士賽德Said負責編寫1983新教會法典。

在美術界,修會有最重要的一位真福若望、安濟高1386 - 1455)我們對他的畫應該十分熟悉,尤其是他在弗羅倫斯市聖瑪谷修院的壁畫。他的作品彰顯了屬神的美善。另一位重要畫家是巴祿德、富達神父Fra Bartolomeo della Porta 1472 -1517),他也是屬於聖瑪谷修院的團體;據說他曾經是一位色情畫家,他聽到撒華諾拉的講道,歸化而成為一個虔誠的教會畫家。真福安德、阿伯隆Bl. Andrew Abellon 1375-1470)也是一位畫聖經插圖的重要人物。真福鄔馬的雅格Blessed James of Ulm1407-1491)他原籍德國,但他在布羅那修道當服理修士。他是一位彩色玻璃藝術家,到今日我們還能在布羅那座堂欣賞到他的彩色玻璃窗作品。

近代我們有美籍的瑪克林McGlynn神父,他是一位著名的雕刻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一尊在法蒂瑪聖殿的聖母像;在香港玫瑰崗的法蒂瑪聖母像也是這位藝術家的作品。

在俗道明會也出了一些藝術家,如文藝復興時代的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他最早期的彫刻是聖道明紀念碑中的一尊天使像。

在俗會員紀艾理Eric Gill,是一位創新的書法家,他發明了許多我們現在出版所用的字體。他也在其他現代藝術發展上有著不少的貢獻,也創立了藝術家的團體,而後加入了在俗道明會。

瑞士會士貝鐸爾Guy Bedouelle所著的《在道明的肖像》In The Image Of Saint Dominic,談論這些道明藝術家的時候曾說過:(這些會士)將他們的天份全心奉獻於宣傳聖言的降生。這聖言在他們的手中,再次取肉體。如真福若望、安濟高,道明聖召會引導我們從有形的去探討無形的,因為我們的生命中均有無數的寶藏,必須要發掘,要不斷地創造我們的作為,我們所頌唱的,我們所宣傳的,那就是生命中美善的一角。 (p. 82)

 


道明会玫瑰省